- 詳細信息 Information
南向通道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發展備受關注,冷鏈是一項民生工程,傳遞著民生溫度。政策的出臺對于冷鏈行業發展至關重要。過去的十年,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冷鏈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為冷鏈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18年9月13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國際供應鏈合作圓桌會•冷鏈物流專場,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原主任陳仲維就南向通道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還有哪些方面亟待解決,發表了精彩的言論。
內容主要分三塊:
一、對物流的認識
二、南向通道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
三、南向通道發展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的解決方法
1.對物流的認識
現代物流業:重要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
現代物流業:城市的重要投資環境
物流環境的改善:政府是關鍵、企業是主體
2.南向通道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
(1)內陸與東盟冷鏈雙邊貿易不平衡
未形成冷鏈多式聯運體系
市場主體企業小、散、弱
鐵路通行能力較弱
冷鏈集裝箱箱源管理
(2)港口冷鏈服務能力不足
海運航線密度小
冷鏈倉儲能力不足
冷鏈運輸能力弱
冷鏈轉運中心少
(3)港口冷鏈口岸通關效率低
港口通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基礎設施薄弱
通關審批流程復雜,手續煩瑣
通關監管政策信息公開不夠,透明度低
電子口岸建設投入不足,電子通關能力不強
指定口岸類別不完善
(4)冷鏈標準化、信息化能力弱,影響食品安全
(5)尚未與腹地樞紐(無水港、產業聚集區)形成有效連接
三、南向通道發展多式聯運冷鏈體系的解決方法
(1)由廣西地方政府牽頭,聯合內陸城市,建立南向通道冷鏈體系建設推進小組
(2)率先在廣西和內陸實施地方政府冷鏈立法,推動冷鏈標準化溯源體系的建設和全過程控制
(3)搭建南向通道多式聯運全物流體系平臺,為貿易企業、生產加工型企業提供門到門物流解決方案
(4)加強港口、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港口服務能力
完善基礎設施:完善港口公路鐵路、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海運、陸運的互聯互通能力;
完善港口冷鏈集裝箱堆場、插電設施、冷鏈庫以及冷鏈快轉設施設備,提升冷鏈貨運能力。
提升作業效率:加大港口機械設備建設投入,替換陳舊的機械設備,購置新型的、先進的起重機械、裝卸機械以及輔助設備,提高作業效率;采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構建智能港口。
完善口岸功能:按照應有盡有原則,申請糧食、肉類、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植物種苗、活體動物、水果等指定口岸;
積極申請多種類海關特殊監管點/區、跨境電商試驗區等。
(5)多措并舉,擴大腹地市場,加強與腹地的聯動發展,保障貨源去回平衡
(6)大力發展冷鏈臨港經濟
附陳仲維演講PPT: